在戰爭當中,一個小小的細節能夠避免千萬個戰士無謂的犧牲,
二戰時期,美軍的裝備上也有一個小細節,他們通常會在頭盔上面套一層漁網,這個漁網究竟是干什麼的?
別看它小小的一張,還不起眼,至少拯救了20萬美軍的生命。
不僅是美軍,二戰時期的日本法西斯、德國法西斯士兵所攜帶的頭盔,都加上了一層漁網。
這似乎成為了軍隊的一種潛在規則,如果單純用于美觀,又難以解釋如此普及的原因。
所以,美軍頭上的漁網,更多地是用于保護戰士的安全。
首先,從頭盔本身來看,由于當時美軍攜帶的基本是鋼制作頭盔,在行軍打仗的過程當中,很容易與槍支武器發生碰撞,產生乒乒乓乓的聲音。
一個士兵產生的聲音可能并不明顯,但是一個部隊動輒上萬人,這些聲音累積起來就無比洪亮了。
試想一下,一個幾萬人的部隊,往往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非常的危險。
響亮的聲音無疑是在暴露自己的行蹤,很容易招來敵人的轟炸機。
而在表面加一層漁網,可以有效將清脆的撞擊聲轉化為沉悶的敲擊聲,這種聲音很容易被部隊行軍的腳步聲掩蓋下去,也不容易被敵軍所察覺。
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漁網的存在,美軍部隊才能在戰場上如此隱蔽。
為了突出部隊隱蔽的屬性,後來的美軍還專門在頭盔上布置了各色的花紋。
比如針對落葉林的灰色頭盔,上邊還裝點了一些枯枝敗葉,漁網也是灰色。
就算是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類似于漁網的結構也是不可缺失的存在。
安全系數更高
在戰場上,狙擊手基本上都是盯著戰士的頭顱打的,而鋼制的頭盔在太陽的照射下很容易反光,成為狙擊手的目標。
這就相當于是給狙擊手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打擊點,他們只需要瞄準反光目標的周圍。
要知道,二戰當中除了前線之外,還有一個隱蔽的戰場——狙擊戰。
各個國家都在加緊培養狙擊人才,專門在暗處獵殺對方的指揮官。
所以,很多指揮官只能暫避鋒芒,用盡一切辦法隱藏自己,不敢沖在隊伍的最前。
甚至有的指揮官還專門穿著下屬的衣服進行指揮,以此來迷惑敵人。
瞬息萬變的前線也是如此,反光的鋼制頭盔最能吸引敵人的注意力,成為集火點。
只有做好隱蔽工作,在戰場上存活的幾率才會更大。
不僅如此,從頭盔本身的性能來講,它能夠抵御子彈,但是子彈卻會給戰士帶來巨大的沖擊力,一個不小心就會變成腦震蕩。
要是在血肉縱橫的戰場上變成腦震蕩,與戰死幾乎沒有區別。
因此,頭盔上的漁網也有很強的減震作用,它的能夠將子彈在頭盔打擊點的力進行分散,減少震動對人腦的傷害,非常的有效。
綜合來看,漁網的存在非常的有必要,它對配備的戰士進行了全方位的有效保護,讓敵人更難發現其蹤跡。
這種漁網在戰爭當中拯救了20萬美軍的說法,也是毫不夸張的。
比如,二戰時期的太平洋戰場,美軍就利用了綠色的淺色頭盔,在東南亞戰場占據了優勢。
戰后的數據統計顯示,兩個陣營動員的兵力超過6000萬人,其中美軍陣亡12萬人,日本陣亡150萬人。
如果沒有特制的頭盔,美軍陣亡數量恐怕會翻上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