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生活在地表上的人類很少關注地球內部的情況,因為那是一片表面上與人類社會不存在多大關系的區域。但是在科學家看來,地球內部的活動情況是十分重要的,它決定著地球的發展方向,也決定著地表生命的發展方向。
地球的鄰居金星和火星都曾被認為是太陽系中與地球較為相似的兩顆星球,然而隨著對它們的不斷探索,人類驚訝地發現這兩顆星球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金星在這三顆星球中是環境最為惡劣的,它的地表平均氣溫高達450攝氏度左右,而且存在濃密的大氣,但大氣成分基本是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這樣的星球無疑是無法承載生命的,雖然火星的自然環境不像金星這麼惡劣,但它的地表也十分貧瘠,僅有微薄的大氣層。
再者,這兩顆星球的氣壓也和地球大相徑庭,金星上的氣壓比地球氣壓高90倍左右,而火星氣壓僅為地球氣壓的1%左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科學家將該問題的原因歸結為這兩顆星球都失去了保護性的行星磁場,而導致磁場消失的深層原因則是它們的內核停止運作了,把它們比作一顆「冷血」的天體也不為過。相比之下地球就顯得不一樣了,因為地球內核仍然活躍著,這也是地球存在大氣層和磁場的重要原因。
根據研究數據顯示,地球內核溫度甚至比太陽表面溫度還要高,甚至可以達到6000攝氏度左右。相信很多人對地球的內核表示不解,它又無法像太陽那樣進行核聚變反應,為什麼溫度還保持如此高的水平呢?對此科學家解釋,原因有兩個:一是太陽在形成的時候產生了引力坍縮能,這股能量使得周圍的星云不斷地向內收縮,逐漸讓品質往中心靠攏,最終就形成了恒星。而處于軌道上的行星也遵循同樣的形成原理,也就是說引力坍縮能是行星內部熱量的來源。
除此之外還有科學家認為早期的小行星對行星的撞擊也會給后者帶來一定的熱量儲備,這也意味著初期的地球也遭遇過重大的天體撞擊事件。除了以上兩種外部因素之外,地球內部因素在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主導作用,那就是地核里放射性元素的衰變。這種衰變從地球形成之后就開始了,而且一直伴隨著地球的發展。據研究放射性元素在衰變的過程中會對外釋放巨大的能量,這就是為什麼核電站泄漏之后會對自然社會和人類社會造成嚴重的影響。或許放射性元素的衰變能和引力坍縮能是構成地球內核熱能的兩大來源。
那麼如果有一天地球的內核冷卻了,會發生什麼現象呢?這個問題并沒有明確的答案,因為地球內部的運作情況對地表造成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地球的磁場會逐漸消失。地球磁場消失不僅意味著人類所有基于磁場建立起來的通訊設備都會出現癱瘓的現象,更可怕的是地球大氣層會失去束縛力,導致大氣氣體在太陽風等太空因素下不斷地往外逃散。除此之外地球內核冷卻還會造成自然災害的發生,這些都是人類預料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