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帝、北丐、東邪、西毒以及中神通即是「射雕時代」的五絕,非五絕級別的高手若是與他們交手,多半難逃一敗,不過凡事都有例外。
就拿五絕之首王重陽來說,他雖在古墓之中刻下了「重陽一生,不弱于人」的豪言,但他可能忘了自己其實也曾敗過,比如古墓派祖師林朝英就曾擊敗他,不過那是林朝英使詐,但另一位高手則是展現出了遠超王重陽的實力,那人便是斗酒僧。
(僧人劇照)
這位凌駕于五絕之上的僧人是何來頭?比較主流的說法是「斗酒僧就是虛竹」,雖說筆者不認同這種說法,但說來也的確沒有比虛竹更符合斗酒僧這一形象的角色了,可虛竹若是斗酒僧,他搶《九陰真經》的目的又是什麼?或者說,他為何要創出《九陽真經》?
一、虛竹與斗酒僧
之所以有人會認為虛竹是斗酒僧,無非是因為張無忌在提及翻閱《九陽真經》的最后一頁時提到過這麼一段設定。
原著道:「他不說自己姓名出身,只說一生為儒為道為僧,無所適從。」
也就是這經歷略有幾分相似,如果為儒、為道、為僧不是按順序來的,那虛竹當過駙馬,入過道派逍遙派,也當過少林僧人,的確是與這描述對得上號,但問題在于虛竹談不上「無所適從」。
(虛竹劇照)
比如當年他還在少林派時,他是十分樂意當和尚的,甚至他畢生所愿就是當個平凡的小和尚。
他後來被無崖子化去少林武功,被迫加入逍遙派時,的確是有些不情愿,但后續一系列的經歷,他似乎也對這事釋然了。
再說他當西夏駙馬,哪有半點不情愿?能夠與自己心愛的夢姑在一起,別提他內心有多歡喜。
所以「無所適從」這四個字是無從說起的,不過介于書中沒有其他角色比虛竹更符合斗酒僧的經歷,只能默認他就是斗酒僧。
但這又帶來了新的問題,因為斗酒僧在書中的所作所為與虛竹的為人不符。
二、虛竹的為人
先看斗酒僧是個怎樣的人,盡管這個角色壓根就沒登場,甚至金庸只用了寥寥幾句話來描述他的故事,卻也足夠讓人了解他的為人。
原著道:「某日在嵩山斗酒勝了全真教創派祖師王重陽,得以借觀《九陰真經》,雖深佩真經中所載武功精微奧妙,但一味崇揚‘老子之學’,只重以柔克剛、以陰勝陽,尚不及陰陽互濟之妙,于是在四卷梵文《楞伽經》的行縫之中,以中文寫下了自己所創的‘九陽真經’,自覺比之一味純陰的《九陰真經》,更有陰陽調和、剛柔互濟的中和之道。」
從這里來看斗酒僧這人是十分好斗的,并且對頂尖武功十分癡迷,是個典型的武癡,否則他又如何能夠在翻閱了《九陰真經》之后便有感而發創出《九陽真經》?
(逍遙派劇照)
這便與虛竹的形象不太相符了,要知道虛竹從來就沒想過成為絕頂高手,他成為頂尖高手純屬意外,哪怕是集逍遙三老的內力于一身之后,他為人依舊謙卑,對待靈鷲宮的一眾女子的態度絲毫不像對待下屬一般,他的內心仍是那個平凡的小和尚。
至于對習武的執念,他的確是修煉過靈鷲宮石壁上的武功,但當時情況特殊,他不過是為了尋求破解生死符的方法,繼而幫三十六洞和七十二島的人化解體內的生死符,并非出于私心。
不過也正因為虛竹是個樂于助人的人,反倒讓他化身斗酒僧去搶《九陰真經》變得合理,這個問題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
三、李秋水的遺言
《九陰真經》是怎樣一本秘籍?根據周伯通的說法,這秘籍是由北宋大內文官黃裳所創,算來黃裳其實還是虛竹的晚輩,畢竟虛竹活躍于武林之時大宋皇帝還是宋哲宗,不過正所謂「長江后浪推前浪」,黃裳生得晚,并不意味著他天賦不如虛竹。
(王重陽劇照)
那黃裳作為一位文官,居然從道藏典籍中悟出了一身精妙的武功,繼而被皇帝委以重任,前去征討明教,雖然失利,他卻將畢生所學和仇家的武功編纂成了一本秘籍,這就是《九陰真經》的由來,而當時黃裳的仇家遍布武林,他是遭遇了各大門派的圍攻才不敵對方,所以那真經中收藏的武功可以說是囊括了武林各大門派之精髓,所以《九陰真經》也算是「武林百科全書」,既然如此,虛竹就有理由去找王重陽借閱這經書了。
虛竹本人未必對這秘籍有興趣,但他身為逍遙派掌門卻有義務去窺探《九陰真經》中的奧秘,原因很簡單,妳看李秋水的遺言就明白了。
原著道:「 當年我和妳師父住在大理無量山劍湖之畔的石洞中,逍遙快活,勝過神仙。我給他生了一個可愛的女兒。我們二人收羅了天下各門各派的武功秘笈,只盼創一門包羅萬有的奇功。」
(李秋水劇照)
李秋水能當成為西夏皇妃,自然是個工于心計的女子,但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李秋水在彌留之際的話應該是可信的,而且當年段譽在進入瑯嬛福地的時候,也的確是看到了逍遙派存放各種武學秘籍的書架,從那些書架上刻著的派別名稱來看,正如李秋水所言,他們是想收集天下武學,繼而創出一門包羅萬有的武功。
而《九陰真經》就是一本包羅萬有的武功秘籍,虛竹身為新一代的逍遙派掌門,自然會對這秘籍好奇,看它是否浪得虛名,而他也的確看出了《九陰真經》的不足之處,繼而在其基礎上創出陰陽互濟的《九陽真經》。
當然,「虛竹是斗酒僧」本就是一種假設,若這個前提不成立,后續的一切劇情自然也就不成立了,那麼妳覺得這種解釋是否合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