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宇宙和其他星球尋找水源,一直是當代科學家在努力的一件事。
無論是月球、火星還是其他的星球,每一次可能有水的消息傳來都會引起全世界的相關領域一次不小的轟動。
由哈勃望遠鏡和斯皮策望遠鏡提供資料所提出的外星球存在水源可能性,則又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有水的開普勒138
根據NASA發布的的信息來看,離地球218光年的開普勒138這個系外行星系統,在圍繞著位于天琴座的紅矮星中,可能存在有水源的星球。
紅矮星是目前已知道的星球中表面溫度低且呈紅色、體積很小的的恒星,我們對于這種星體目前已知的并不多。
開普勒138這個行星系統,目前已知道共有三顆行星,其中有兩顆行星上可能有水源,分別是開普勒138c和開普勒138d。
我們目前是無法實際去考察這兩顆星球的實際情況的,所以只能根據行星的一些數據,根據以往的一些經驗,進行一些數學測算和計算機模擬。
目前參與到這個項目的科學家們普遍認為這兩顆星球上的」物質「應該是比巖石輕但比氫要重,非常可能是水,也就是說,這兩顆星球非常有可能是水的存在。
不過也可能非液態水,而是以水蒸氣的形式組成了屬于該星球的大氣。
也有科學家認為,開普勒138c和開普勒138d的溫度要高于常規水的沸點,所以星球上的水,全部以也蒸汽的狀態存在。
開普勒-138的這兩顆恒星的表面環境很可能跟地球類似,也許會有生命的存在。
這也是近些年我們已經根據太空望遠鏡發現了兩千個太陽系以外的行星中,又一次發現的可能適合人類生存的行星。
跟地球不同的是,這兩顆行星可能不是我們熟悉的由巖石或者沙礫組成的,可能就是被各種形態的水所覆蓋的,如果有適宜的溫度,很有可能全部轉化為液態水。
這些研究和發現其實并不是我們掌握的知識,在過去人們對于由水組成的星球也所知甚少,所以當下的一切結論都依然只是猜測。
神秘的宜居帶
我們已知的宇宙各種形體已經非常多了,各個航空航天大國也都對于探究宇宙的奧秘有緊鑼密鼓的安排,那麼為什麼要對這顆距離我們200多光年的未知星球如在意呢?
因為它們出現在了宇宙的宜居帶上。
畢竟宇宙的大部分星球要麼非常危險,比如月球上被砸的坑坑洼洼的隕石坑,如果有一顆砸向地球都是一場無法想象的災難。要麼是極端天氣和晝夜溫差巨大,一些星球的早晚溫差可能差了上千攝氏度,這些都是我們無法體會的。
宇宙只有很少的地方可能存在孕育生命的條件,比如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所以綜合了方方面面的條件,才有了當前被廣泛認可的宇宙宜居帶的概念。
上世紀50年代,宜居帶這個概念首次被物理學家提出,泛指能夠存在液體水的區域,因為液態水被認為是產生生命的必需品,所以一顆星球是否在宜居帶上,也成了能否在其星球尋找島外形生命的一個重要參數。
而地球也實在太陽系的宜居帶上,目前的天文科學界,普遍是認同這個觀點的,所以不僅僅是開普勒-138,我們對于任何一個可以探知的處在宜居帶上的星球都是非常重視的。
當然,宜居帶也在變化,會隨著接受到的光度逐漸向外移動,比如我們身處太陽系中,所接受到的光度每隔1億多年就會增強百分之一,因此在幾十億年前甚至再早期的太陽系,離太陽更近的未知才是太陽系的宜居帶。
不過,由于迄今為止,人類尚未找到屬于外星人的足跡,甚至沒法證實除地球外真的有生命的存在,科學界不乏一直有對現行尋找外星生命參述的異議。
其中也包括應該宜居但卻毫無生機的宇宙宜居帶說法,能否用人類現行的參數去考慮外星生命的存在,也是值得去思考的方向。
水是如何形成的?
科學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我們仍然處在希望在地球外尋找到水源的努力中。那麼水又是如何形成的?如果一個地方原本沒有水,能否通過科技的努力或者一些什麼其他辦法,創造出水來?這樣,也能緩解水資源緊缺的壓力,也許也不必把是否存在水作為衡量一顆星球能否有生命的指標了。
從化學的角度來看,水就是氫元素和氧元素產生反應所產生的,所以想要制造水,同樣需要氫元素和氧元素,聽起來似乎也不難,在中學的化學課堂上,大部分人都有自己利用氣體合成水的經歷。
但是對于一顆星球來說,這就沒那麼容易了。
想要留住水必須得有如同地球一樣保護我們的大氣層,否則既沒有適宜得溫度,也沒有合適的引力讓水能處于合適的地方。
所以,其實并不是在宇宙中找到水元素很難,而是找到同地球一樣能產生生命得液態水是非常難的,我們已知的很多星球中,都有不同形態的水存在,有的是冰晶,有的是蒸汽,憑著目前的科學技術都是無法利用的。
水在地球上是非常尋常的,因為擁有豐富的水資源,我們生存的地球也被稱為藍星,因為在太空中遙遙相望,地球因為水就是一顆藍色的星球。
但想找到一顆同地球一樣生機盎然,有充沛液態水和大氣層的星球,實在是非常難的一件事。
所以更要愛護我們的地球目前,保護環境,節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