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了三天后,馬斯克的大火箭再次發射了!
但成功還是失敗……嗯,著實很難說。
4月20日晚上約9點30分,美國德州的發射場,這座當前世界上體積最大、推力最強的大火箭伴隨著全場工作人員的齊聲倒數,點火,升空,掀起陣陣濃煙和沙塵。
這是繼4月17日,數百萬人眾目睽睽之下的發射中止之后,馬斯克和他的航天運輸公司SpaceX宣布的第二次重啟發射。不同于第一次的直接中止,這一次的火箭終于擺脫了地心引力——只不過只有不到4分鐘。
由于一二級火箭的階段分離失敗,火箭最終發生爆炸。但它最高沖到了39公里的高度,對此,現場工作人員仍然投以熱烈掌聲。
在推特上也有觀點表示,「嘗試不等于失敗」。這次的火箭確實能夠發射,只是在分離階段出現了錯誤,整體而言SpaceX仍以自己的方式取得了成功,為下一次嘗試收集了大量數據。
馬斯克也在約半個小時之后發推表示,SpaceX團隊完成了星艦飛船的首飛測試,而這為幾個月后的下一次測試發射提供了經驗教訓。
發射現場的馬斯克
在發射直播時,SpaceX的官方直播觀看數一度達到12萬,而發射剛剛結束,「SpaceX」的詞條就雙雙沖上美版推特第一位。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全世界都在關注這場火箭發射?
這場發射到底算是成功還是沒成功?
···
事關馬斯克「火星夢」
要了解以上問題,我們首先要將目光投向這場發射的主角——由SpaceX燒錢30億美元設計并建造的這款代號SN24的星艦(Starship)系列的火箭。
這是世界上體積最大、也是推力最強的運載超重型火箭。根據官方資料,這一火箭高近120米,能夠全速產生1670萬磅的推力,夠承載150噸貨物進行地球外旅行,也就是說,它比自由女神像還高出近30米,是NASA的SLS火箭的推力的兩倍。
而由于這個「大家伙」是首次試飛,因此其目標簡單來說,就是先看看它能不能離開地表「飛起來」。
當然,具體計劃是先讓星艦達到約234公里的高度,環繞地球飛行,最終濺落(特指人造衛星、宇宙飛船、火箭等返回地球,按預定計劃落入大海)在距離夏威夷瓦胡島海岸約140英里的太平洋上。整個過程預計持續約90分鐘。
所以,如果僅從「能不能離開地表」這一點來說,大火箭確實是做到了。
但是,它也確確實實是在升空幾分鐘之后,爆炸墜落了。
至于為何關注度如此之高,那是因為眾所周知,馬斯克有個「火星夢」。
他在2001年提出了火星綠洲計劃,并之后多年的數個場合里,堅定不移地宣揚這一理念,聲稱自己的最終目標就是要實現火星定居——承載這份夢想的,就是SpaceX和他的大火箭。
更重要的是,「星艦」是可重復使用的。如果它真能像馬斯克所設想的那樣,將船員和貨物運送到地球軌道,幫人們前往月球、火星以及更遠的地方,那麼火箭在返回陸地后,還能翻新并進行另一次飛行。
在17日發射當天,就有幾位美國的天文學家發推表示,天體物理學任務的構建方式一直受到發射器能力的嚴格掣肘,在20年里都沒發生過實質性變化。因此,一旦這次星艦發射成功,將從本質上改變天體物理學任務的構建方式,極大增強人類的太空能力。
爆炸還是「快速的計劃外拆卸」?
這次的SN24的星艦飛船是多級火箭,也就是會以堆疊分節的方式將一節裝載在數節之上,在發射中會逐漸拋棄燒完推進劑的分節,進而使得剩余分節的推力能更輕易地加速火箭至最終速度與高度。
而很顯然,這是一次由于階段分離錯誤所導致的爆炸。
對此,很快就有眼尖的網友發現了盲點:爆炸的原因,是不是火箭貌似有6個引擎壞了啊?
而SpaceX官方則表示,星艦火箭在多級分離前進行了一次「快速的計劃外拆卸」,團隊將繼續審查數據并努力進行下一次飛行測試。而今天的測試也將幫助學到更多東西。
在最后,SpaceX留言:
祝賀整個SpaceX團隊完成了激動人心的星艦首次綜合飛行測試!
事實上,星艦的第一次試飛就出了不少岔子。
17日當晚,SpaceX開了官方直播,當距離點火還有40秒左右時,倒計時卻突然暫停了。對此,馬斯克表示,工程師們嘗試排除助推器內的壓力問題,其中一個閥門似乎遭到凍結。最終,由于問題未能及時解決,發射便遭到了推遲。
事實上,馬斯克在發射前就預測,這次發射成功的機率只有50%,還幽默地表示,鑒于這是第一次發射,所以只要沒把發射台炸了,就算是成功。
馬斯克火箭爆炸?「老傳統」了
其實,爆炸也是馬斯克家火箭的「老傳統」了。
2002年,SpaceX于加利福尼亞州的一間倉庫中誕生。2006年,公司的第一枚火箭,獵鷹1號火首次發射,在25秒后失火墜機;2007年,獵鷹1號在升空5分鐘后失控解體,最后爆炸;2008年,獵鷹1號升空后在箭體分離時相撞,火箭最終在進入軌道之前就發生墜落;2015年,馬斯克前4次發射獵鷹9號都以失敗告終,直到12月,獵鷹九號才首次成功著陸回收。
可以說,最初三次火箭爆炸差點導致新生的SpaceX破產,而隨后而來的各種原因百出的失敗經歷,甚至一度讓大眾將馬斯克家火箭發射的焦點集中在了「這次還會不會爆炸」上。就連SpaceX官方自己都曾在2017年用各種火箭失敗爆炸的瞬間做了個集錦影片,并取名「如何失敗發射著陸軌道火箭助推器」——
當然,也有與失敗交錯的成功案例。比如,在經歷過2006、2007、2008年的前三次發射失敗后,SpaceX在2008年9月28日又進行了第四次發射并順利回收,而這不僅達成了「史上第一個由私人公司開發并實現入軌的液體燃料火箭」的成就,也因此在當年年底得到了一份來自NASA的價值16億美元的商業合同。
總之,馬斯克的太空探索夢雖然一路坎坷,但在途中,也逐漸擁有了首次商業載人、全球最大衛星運營商等名頭,成為了當前業內唯一能做到火箭回收與復用的公司,直到今天,SpaceX已經成為了業內公認最強的商業航天公司。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