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地球是什麼?從字面上來看很容易理解,就是 一顆比地球大的大型地球,它擁有和地球極高的相似度,有希望成為適宜人類居住的 新家園。
11年前,科學家們幸運地發現,在42光年之外的地方有一顆超級類地行星, 編號為HD69830D。
在茫茫宇宙中,要想發現一個和地球很像的地方談何容易,需要滿足很多的條件才能承載生物的生存。
生命能夠得以存活下去, 水源、氧氣和適宜的溫度缺一不可,如果沒有這些條件,何談孕育生命。而讓人驚喜的是,超級地球真的出現了。
通過深度觀察,科學家們在這一 「超級地球」上發現了液態水,這可是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資源。而且這里有 相對合適的溫度,不像冥王星那樣極端的冰冷,也不想金星那樣熱到無法靠近,而是像地球一樣「溫和」。
除此之外,在超級地球的表面, 有山脈,有峽谷,有自然的構造,有和地球相似的環境,甚至有籠罩著的 大氣層。
大氣層對于地球而言就像是一個護盾,維護了地表環境的穩定,當超級地球有了大氣層,意味著自然活動和人類活動都能得到相應的維護。
超級地球之大,相當于17個地球,這樣一來它能夠承擔的容量將是地球無法比擬的。
現在的地球人口數量不斷增加 ,總有一天會面臨人口飽和帶來的焦慮,但是超級地球完全可以避免這種問題的出現,人口數量問題,以及其產生的后續問題都將不再是問題。
妳是否疑惑過,科學家們為何要苦苦尋找第二地球?
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很清晰,就是試圖尋找 另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生命搖籃。
那麼不禁有人發起問題了, 地球現在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人類才會一直迫不及待地尋找可以替代地球的星球呢?
目前比較嚴峻的是自然災害的問題,依靠人力是無法對抗自然的。由于自然環境持續被人類所破壞,換來的是各種 極端天氣、以及難以抵御的自然風險,很多人叫苦連天。
還有就是眼下 全球人口逼近80億,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人口結構需要人類繁衍更多的新生命。
另外,人口增多意味著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會相應增加,首先 便是資源的消耗。一個人的消耗當然不會大,但是每天的新生兒又豈止一個呢,人口數量聚少成多, 但資源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總有一天, 不可再生資源會枯竭,能源會短缺,這些問題也許會遲到,但終究是需要面對的。
人類的生產活動會造成環境污染,導致生態破壞,人類為了滿足自己, 不斷向大自然索取,卻沒有任何的回報,最后的結果是需要人類自行承擔的。
當全球變暖的問題成為常態化,當海平面上升的問題更加嚴重,當臭氧層空洞引起危機等等,我們應該理性地意識到, 地球母親的狀態真的不容樂觀。
面對超級地球的出現,很多人會覺得欣喜,畢竟這真的是一次來之不易的發現。但是這樣的發現 卻是有人歡喜,也有人憂心忡忡。
有科學家開啟了質疑模式,為何在這個如此適宜居住的超級地球上,竟 然沒有絲毫生命活動的跡象?
這種異常的現象一時間引起了很多的擔憂, 難道這里存在著高級文明生命,靜靜等待著人類自投羅網?
地球誕生已經46億年了,那麼在地球誕生之前是否有新的生命活動的跡象, 在其它星球上是否有其它的種族和文明繁衍生息,成為了 比人類文明更加高級的存在,他們擁有人類無法企及的智慧,有更加神奇的發展。
這樣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正是有了憂患意識和風險意識,人類才更應該組好充足的準備, 否則有再多的「第二地球」都是無法征服的。
實際上,任何一個星球都是有危險的,只有在技術能夠確保安全的機率很大的情況下,才敢伺機而動。
一個完美的宜居環境沒有生命跡象,確實說不過去,難道真的有高級文明對于人類虎視眈眈嗎?答案誰也無法保證。
如果高級文明有先進的技術,他們 可能已經潛伏好,隱藏了自己蹤跡,讓人類無跡可尋。
不得不說,未知的星球,未知的文明, 超級地球的探索仿佛如履薄冰,面對這樣危險的挑戰,保護地球母親才是我們更應該做好的選擇。
超級地球的發現無疑是一種驚喜,但是驚喜背后的擔憂卻又讓人心頭一緊。
無論如何,探索的腳步不會停止,宇宙的秘密有待挖掘, 第二個家園是也許還是遙不可及的夢,不如現在回過頭來看看地球,用行動好好守護它。
代表者: 土屋千冬
郵便番号:114-0001
住所:東京都北区東十条3丁目16番4号
資本金:2,000,000円
設立日:2023年03月07日